如何从“恐慌”变成“坚挺”
人民币是如何从“恐慌”变成“坚挺”,如何从“破7”走到6.6的呢?
人民币上一轮贬值的起点,得一直追溯到2015年的“811”汇改。
当时央行要求做市商在开盘前根据市场供需和国际汇率变化提供中间价报价,把贬值压力在短时间集中释放,市场产生了恐慌心理。离岸人民币811当天开盘还在6.2,第二天就在最低时贬值到6.59,央妈不得不出手干预才稳住了势头。
之后2015年10月美联储首次加息、2016年5月~7月英国脱欧,两波美元的上涨都导致人民币出现了明显下跌。
直至2016年11月9日,特朗普确定当选美国总统,人民币开启了最危险的一波贬值,美元的高歌猛进导致年底的时候人民币汇率无限逼近7,当时也是恐慌情绪最严重的时刻。
人民币踩在悬崖边迎来了新年的钟声,看着那条整数点关口的心理防线,扭头转身,开启了绝地反击!
国内上半年的经济稳定,无疑给人民币回升提供了最基本的支撑。
今年前两个季度,中国GDP增速均为6.9%,明显高于6.5%的年度增长目标,我知道很多人都对统计局的数据持怀疑态度,但只要市场认,那就不服不行。
同时在今年上半年,国内三天两头高喊“去杠杆”,央行在今年2月3日和3月16日分别提高逆回购、SLF以及MLF利率,二季度银行间7天回购利率(DR007)较16年上半年上行大约50bp,位于2.75%-3.0%的区间。货币环境紧了,水不放了,货币价值自然也就往上升了。
其次,对于资本流出压力,央行也开始收紧监管。排队换汇说到底就是一股风,跟网红美食店一样,你要是不请“托”,没几天就散了。但是企业资金如果大量外流可就真的存在风险了。在1月份外汇储备跌破3万亿,2016年非金融类企业对外投资增速达44%绝对“功不可没”。然而随着各项审核的趋严,今年年初至今,对外投资累计同比大幅缩减了50%,口子一收,钱袋子再度鼓了起来。
最后,在今年5月人民币汇率已经不可能破7的情况下,央行又引入了“逆周期因子”这个新鲜玩意。要解释它是个啥不容易,但是它的作用很清楚,就是对汇率进行进一步调控,保证人民币稳定。从引入后的走势来看,稳定的预期变成了升值的预期,稳着稳着人民币就奔着6.6而去了。
当然,人民币的升值不能单靠自我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
这半年汇率走势的反转,美元同样出力不少。
在1月2日到达103后,美元指数就再也没有前进分毫。一开始大家以为只是一次短暂的回调,但是接踵而来的是美国经济复苏放缓、第一季度的增速下滑到1.2%,特朗普的各项新政也一个接一个“胎死腹中”。仿佛冥冥中自有天助一般,美元指数在人民币最危险的时候站了出来,抢先一步“跳下悬崖”,死死地拉住了“破7”的脚步。
随后,欧洲的局势也开始逆转。英国脱欧的冲击消退、右翼浪潮未能在法国和荷兰的大选中掀起波澜,欧洲的经济复苏速度也一步步开始赶超美国。作为非美货币的带头大哥,欧元兑美元从年初至今已经升值超过12.4%,为人民币作出明确表率!
内外兼修之下,人民币自然势如破竹、所向无敌,用一次又一次的突破狠狠地羞辱着当初那群“大神”。如果当初有人听信了他们的建议,在年初就把5万美元额度全部换完,那么到今天按照汇率已经亏了整整2万人民币。
至于未来人民币的走势,一看国内经济是否扎实,二看美元在特朗普折腾下如何发展。
长期贬值趋势改变了吗
数据显示,自去年底触及103.8的高点以来,美元指数迄今累计跌幅已经达到3%,当前水平较11月8日大选时仅高约3%。对此,专家们表示,美元指数在经历了狂欢般的上涨后,投资者自去年12月底以来已经开始重新评估特朗普的政策前景,美元指数出现阶段性调整。
在美国大选结束后,特朗普承诺的财政剌激政策推升了通胀的预期。而市场乐观情绪高涨,推动美股不断创出新高。大选结束后美元指数涨幅一度高达6%。但特朗普在上周五接受媒体采访时又表示,强势美元正在扼杀美国,美国企业因此失去竞争优势,美元指数便开始大幅下挫,这才是导致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主要原因。
从表面上看,尽管美国经济基本面走势利好美元,但问题是美国经济本身并不需要强美元。强美元对美国经济特别是贸易的冲击已非常明显。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贸易数据显示,2016年11月美国贸易逆差达到653亿美元,远超预期的616亿美元。很明显,美元升值将进一步加大美国经常项目逆差,破坏特朗普希望促进美国出口、降低贸易逆差的愿景。
面对,美元强势上攻趋势受到压制,阶段性顶部已经初显,人民币的贬值趋势或将暂搞一段落。国内很多专家欢欣鼓舞,因为之前我国央行所面临的人民币贬值、外储大量消费的困局得到缓解。要知道,外储已经从4万亿美元下降至3万亿美元附近,央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稳定汇率和外储。
实际上,人民币贬值对中国经济而言是把双刃剑,好的一面是,人民币的适当贬值能够促进我国外贸出口,有利于缓解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而不利的却是,人民币贬值一旦形成预期,大量国内外游资就会抛售人民币计价资产离开中国,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带来麻烦。所以,对于我国央行而言,真正关心的问题在于如何消除市场长期、单向贬值的预期。
现在问题是,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走强之后,看多的声音开始增加,一些此前认为2017年人民币会有较大贬值压力的观点,现在很多也加上了“幅度可控”、“总体稳定”等修正性语言进行表述。那么,此前对人民币近乎一边倒的贬值预期是不是应该改变了呢?笔者觉得,还不能过于乐观。
一方面,美国经济的恢复迹像已经很明显,今年加息的方向已经确定,只是美联储对加息节奏还存在分歧,全球其他央行也可能退出量化宽松,所以全球流动性拐点已经来临。从长期来看,人民币仍然面临着较大的贬值压力。即使现在美元指数短期筑顶,后续还有持续向上的可能。
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是否能够走稳,并不取决于我国央行的干预程度,如果央行对汇率和资本加强管制,既可能付出高昂的成本,也会使人民币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受阻。所以,央行不到万不得已之时,恐怕不会再轻易干预汇市。人民币汇率将走市场化道路。
那么人民币汇率在市场化之后,决定其走势的因素还是国内经济是否探底回升。去年中国经济之所以表现不俗,主要是靠房地产+基础建设投资来拉动,而今年随着房地产调控的发酵,以及财政赤字的上升,使得过去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动力不足。所以,接下来中国经济能否走稳,就是要看改革能否深化推进。靠经济体制改革释放出来的红利,来拉动经济增长。
(此文不代表本网站观点,仅代表作者言论,由此文引发的各种争议,本网站声明免责,也不承担连带责任。)